广场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瑶元素演绎新气象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皮炎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学员们认真学习刺绣技艺。

瑶族群众跳*泥鼓舞。廖晨言摄

这里有苍茫壮丽的云海花海、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惊心动魄的瑶族绝技、趣味横生的瑶族风情……这里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金秀,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

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瑶族、壮族、汉族、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3.44%,其中,瑶族人口占39%,瑶族中有茶山瑶、花蓝瑶、坳瑶、盘瑶和山子瑶5个支系,有“瑶族之乡”之美誉。

在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进程中,大瑶山各族同胞不负岁月,开拓时代,把古老的文明通过歌舞、服饰、节庆、祭祀等文化符号的演绎,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注入“瑶元素”,不断增强瑶山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建设大瑶山共有精神家园。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有力度”

俗话说“瑶不离鼓”,金秀瑶族群众对*泥鼓尤为喜爱。今年3月22日,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盘振松家的晒坪上,七八个身穿瑶族盛装的群众将*泥鼓悬挂在腰前,以母鼓为主线,母鼓手和公鼓手分别踩着自己敲打出来的节奏,围成圈跳舞并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为游客展示瑶族*泥鼓舞,浑厚嘹亮的鼓声响彻瑶山……

*泥鼓瑶语叫“泥网翁”,瑶族*泥鼓舞属于瑶族长鼓舞中的一种,年,瑶族*泥鼓舞获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振松介绍:“*泥鼓舞过去是瑶族祭祀盘王时跳的舞蹈,现如今已经成为我们庆祝重要节日和欢迎贵宾的一种仪式。”

近年来,金秀积极寻找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展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通过建立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合理利用等传承、传播措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目前,金秀搜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余项,已实地调查采集整理余项,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泥鼓舞、瑶族石牌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织绣技艺、瑶族医药、瑶族度戒等18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瑶族民间艺人盘振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蓝桂音等18位瑶族民间艺人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金秀注重对瑶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挖掘、整理、编纂、出版《金秀四十年》《茶山瑶文化》《金秀大瑶山瑶族史》以及盘瑶、茶山瑶、坳瑶、山子瑶、花蓝瑶等5个瑶族支系丛书,制作《圣堂仙境生态瑶都》《瑶族大歌》《圣堂仙境杜鹃美》等音乐电视专题片,以及原创优秀歌曲《金色大瑶山》等作品。

厚植文化根脉“有深度”

“今天学绣的雪花图案,从中间开始绣……”在小学五年级的瑶族织绣课上,瑶绣专业教师刘念正向孩子们传授瑶族刺绣技艺。“我给学生上了9年刺绣课,学校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孩子们也很乐意学习瑶绣。”刘念说。

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金秀民族小学开设民族民间文化的课程,推动瑶族文化进课堂。聘请瑶绣专业教师,辅导同学们学习瑶绣技艺;组建了“飞越彩虹·瑶族童声合唱团”,让原生态民歌走进课堂、走向舞台,用歌谣传递传统文化,用音乐讲述民族故事。“传统的瑶族文化,尤其是瑶族民歌面临断代甚至衰竭的境况。要保护与传承瑶族传统民歌,要从娃娃抓起,让瑶语瑶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向舞台,让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校长潘海珍充满信心地说。

“通过培训、引导和扶持,鼓励群众发展小工作坊、开设销售店铺,让众多刺绣能手从民族文化传播者成为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者、经营者,民族文化也在发展中得到更好传承。”金秀文化馆馆长庞晓华也对民族文化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瑶山群众永远跟着共产*走,永生不得反悔!”*健妮正在给同学们讲述大瑶山剿匪的故事。12岁的*健妮家住长垌乡桂田村,是该村龙华红色教育基地的小讲解员。龙华红色教育基地位于该县长垌乡桂田村龙华屯,基地以图文介绍、实物展示和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真实再现了长垌乡(原东北乡)以侯守才、黎升平等为代表的共产*员,带领组织民兵和瑶山群众与土匪进行斗争的历史事件和革命故事。

据了解,该县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根脉,大力完善全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阵地,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瑶族博物馆、5个瑶族支系博物馆、六巷王同惠纪念亭、龙华红色教育基地等一批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打造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民族团结主题宣讲,不断增进民族文化“认同”。近年来成果频出,金秀六巷乡获评-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车田村等13个村获评自治区舞蹈村……优秀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弘扬民族文化“有温度”

“3月11日,我们排演的《瑶绣图》成功入选广西瑶族小戏扶持剧目,并在南宁展演。这台戏是我县瑶族文艺精品创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体现了对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成效,让瑶族文化‘走出去’。”庞晓华说。

金秀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重要切入点,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深入挖掘“瑶族盘王节”“功德节”“游神节”“浪坪节”“度戒节”等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地方立法健全保护民族文化制度体系,年起,该县将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定为瑶族盘王节,放假3天,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有效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该县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年,整合县瑶族文化艺术研究展示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及民间文化团体力量,开展送戏进乡村80多场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余场次,播放公益电影场,将文化活动送到各族群众家门口,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百米”,深受群众欢迎。为了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年,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邀请专业老师通过线下教学+线上专项群辅助等方式,免费为各族群众举办了戏曲、广场舞创作编排、声乐类、瑶族织绣、瑶族元素文创等专题培训班20场,培训人数达1人次,文化育人功能进一步显现。

为不断合理利用瑶族文化元素,金秀以民族歌舞、奇俗、绝技为依托,成立5个瑶族支系特色表演队。每逢节假日,各民族村寨就成了乡村旅游的圣地,群众自编自演的瑶族原生态歌舞成为一道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向八方游客展示瑶族文化艺术的魅力。

当鼓声敲响,古老的尤勉歌在大瑶山悠扬回荡……“瑶元素”正在演绎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民族文化+乡村旅游融合闯出新路径,在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过程中携手构建共有精神家园。(覃雅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