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了三年的婚,周楠在外界看来,过得是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她有一个深爱她的丈夫罗海和一个热闹非凡的婆家。然而,少有人知道,在她小叔子升学的庆祝日,她却目睹了婆婆遭受的羞辱!
周楠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女性,任教于一个小镇的学校。她心地善良,对学生和蔼可亲,总是信奉着“吃亏是福”的生活理念。由于她平易近人的性格,所以与同事和学生们的关系都相处得十分融洽。
学校的教导主任见她单身,于是善意地为她介绍了同是教师的罗海。第一次,当罗海带她来到他的家中时,周楠被这所四层的小洋楼深深震撼了,这所房子显得异常富丽堂皇。
罗海向她介绍,他们一家人,每个兄弟一层,父母住在一楼,大哥一家住二楼,他结婚后将住三楼,而弟弟则住在四楼。“我们三兄弟,各住一层,这和在城里的生活没什么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空间,互不干扰!”罗海一边向她解释着,一边带着她参观了他们家种满了青菜的后院。这片翠绿的菜地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罗海父亲在院子的入口处建了一个围栏,围栏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家中还有一只忠诚的大黄狗。这一切都符合了周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然而,没人知道,就在小叔子考上大学,全家欢聚一堂庆祝的那一天,周楠却看到了婆婆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这让她心里无比的痛苦和不解。
周楠,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五岁时,一场可怕的车祸夺走了她的父母,留下她孤苦无依。双方的长辈都拒绝接纳这个无辜的女孩。最终,是由于领养周楠可以获得一笔赔偿金,她的姑姑才勉为其难地将她带回了家中。
生活在他人的庇护下,周楠过得并不容易。姑姑只是满足了她基本的生活和教育需求,每当她回到家,总有无尽的家务等着她。时光流转,周楠学会了忍气吞声,变得温顺,只为了减少被斥责和引人注意的机会。
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并定居在这个不太发达的小城市,一方面是因为她喜欢这里宁静的环境和舒适的气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远离无情的姑姑。
罗海的母亲对周楠并无好感,然而在听说她结婚时,姑姑家不会提供嫁妆,也不需支付彩礼之后,她还是默许了他们的恋情。得知罗海要带女朋友回家,一家人欢天喜地准备了丰盛的海鲜大餐,气氛热烈愉快。
周楠深感自己似乎重新找回了家的温暖。她曾在姑姑家时,时常受到冷落和排斥,甚至没有朋友。罗海的求婚令周楠十分感动,她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希望,手心紧握着他赠送的鲜花和求婚戒指。
婚礼按照当地传统,在罗海家的大院中隆重举行。婆婆为了体面,专门请来了歌舞团,并举办了三天的宴会。婚后,周楠搬到了新家的三楼,每天都能享受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大嫂的父母都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依靠着他们丰富的人脉网,大哥承包了不少工程。大嫂作为一名医生,工作十分繁忙,生下女儿后无暇照顾,因此,全权交由婆婆看管。
蜜月结束回来后,婆婆对周楠说:“楠楠,你现在是家里工作最轻松的,你能不能多帮帮我,一个人要照顾孩子,还要做家务和做饭,真是应接不暇!”周楠欣然答应,却未料到婆婆几乎把所有的家务都交给了她,自己则变得越发懒惰。
半个月过去了,周楠身兼教学与家务,忙得团团转。某天,她因为在学校指导学生背课文,无法及时回家准备晚餐。突然,她的手机响起,是婆婆尖刻的声音穿透了“你这是故意让我们挨饿吗?学校又不是非得让学生下课后背课文,你干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速度让学生回家,你也快回来做饭!”
明明那天下午大嫂是休息的,她本可以照顾孩子,婆婆也完全有能力准备晚餐。但现实却是,家里的每个人都像是对厨房有着莫名的抵触,好像准备晚餐这件事,只能由周楠一人来完成。
到了晚上,周楠无法抑制自己的抱怨,向罗海倾诉:“妈简直把我当成了她的女佣,每天都要我做饭,而且家里的卫生我一个人打扫四层楼,我快要支持不住了…”
周楠其实并不是真的想逃避,她已经习惯了忍耐,她说这些只是想从罗海那里得到一点安慰和理解。但罗海却淡漠地回应:“做饭和打扫卫生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扫扫地嘛,你扫了一层,其他几层也就一并扫了。”
“我们都是一家人,你就别计较那么多了。妈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别让她不高兴!”他接着说。
周楠有些无法理解地看着罗海:“你每天都比我早下班,难道就不能帮我做点家务,看着我一个人忙碌你就毫无愧疚吗?”
罗海显得有些不耐烦:“我是个男人,我要是去扫地,妈看到了,你也得挨骂,我这是为了你好…”
周楠逐渐领悟到,她所嫁之人深度依赖他的母亲,每一天都会说:“我妈这么说的!”
偶尔,婆婆会在家里吩咐大嫂做一些家务活儿,但大哥总是会站出来维护她,并且大嫂有她的亲人作后盾,即便婆婆不满,也不敢说什么。
周楠的处境与大嫂不同,她全心全意认为这里是她的家,因而许多事情她都选择忍耐。
随着时间的推移,婆婆变得越发苛刻,布置给她的任务也愈发繁重。
幸好这些事情多数都是琐事,周楠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去消化这些微小的冲突。她理解家庭不幸不可外扬,也不愿意向他人透露她的生活不如意。
不久后,周楠怀孕了。婆婆虽然严厉,但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得知儿媳有孕,便不再为难她,也没有再给她安排过多的家务。
经过三个月小心呵护,某一天婆婆悄悄地对周楠说:“你嫂子真不懈心,只生了一个就不想再生了,她到底怎么想的呢!”
周楠回答:“嫂子实在是太忙,不想再生也是可以理解的。”
婆婆说:“这怎么行,我还期待着能抱孙子呢!楠楠,医院,让你嫂子做个检查。”
“我看你们这批年轻女人,都不愿意生第二个,你去做个检查,如果是个男孩最好了,这样就不用再生了!”
若是周楠也不打算生第二个,而她肚子里怀的若是女孩,她该不会选择打掉吧?
晚上,周楠让罗海去劝劝他的妈妈,“你去和妈妈解释解释,生儿生女有什么不同呢,她有三个儿子,终究会有孙子孙女的,不要再给我压力了。我肚子里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都会生下来的!”
但谁能想到,罗海却轻描淡写地说:“妈妈让你去检查你就去检查嘛,看看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不是可以提前准备孩子的东西吗,又没有逼你一定要生男孩!”
对于女人来说,生孩子是件大事,而看到丈夫如此不在乎,周楠感到一颗巨石压在她的胸口,让她呼吸都感觉困难。
周楠的母亲第二天再次医院进行检查,不要等肚子更大了。
周楠回答道:“妈,我已经说过了,现在国家法律严格禁止胎儿性别检测,医院不会答应的。”
她的婆婆在盘子里选着菜说:“你就是太胆小,有什么可怕的。你让你嫂子带你去就好了,她有地位,谁敢对她说三道四。”
听到这,嫂子似乎有些不快,放下餐具说:“妈,您这是要让我丢了工作吗?这个我实在帮不了,要是有人胡说八道,我会受处分的。”
“而且,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一样。要是生个女孩,至少好哄,你以后也不用到处追着他们跑了。”
婆婆原本还想说些什么,但大嫂给大哥使了个眼色,大哥立刻站到大嫂一边,一同表示不能因此而丢掉工作。
于是,婆婆无奈地闭口不言。
周楠看着大哥如何站在大嫂一边,又瞟了罗海一眼,她无奈地叹了口气,她没有依靠的娘家,甚至丈夫都不肯支持她。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楠的肚子渐渐变大。尖尖的肚子让大家都在猜测她将会生个儿子。
婆婆变得更加开心,甚至不让她参与任何家务,还跑到镇上找神婆为她祈福。
看着婆婆东忙西跑的模样,周楠的心里充满了紧张和不安。在进产房之前,她摸着肚子默默祈祷:“宝贝,你一定要是个男孩啊。”
罗海将平安符系在红绳上,强行要挂在周楠的脖子上。
“罗海,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迷信。将来有机会你给我买个金项链我会很高兴,别再搞这些了,进去后医生和护士都会笑我的。”
她没想到丈夫第一次给她戴的东西,竟然是一张保子符。
罗海不悦地嘟囔:“妈妈说让你戴上,这可以保你平安顺利,还能保佑你生个儿子。”
“你作为一个教师,怎么能这么迷信!”周楠觉得罗海和婆婆给她带来的压力,让她感到非常不舒服。
但罗海却不以为意,“戴上也没什么,不要让妈不开心就行了,你就顺着她吧!”
在孕育生命的关键时刻,婆婆在外头焦急不安,密切祈祷着周楠能够为家中带来一个男孩。周楠,她对于生男生女并没有太多偏见,但心底里,她也盼望着能够生一个儿子。但人生,有时就像是一场游戏,喜欢和她打赌。即便她的肚子尖尖的,所有的征兆都似乎显示将是一个小男孩,然而,最后却迎来了一个小女孩。
医生抱着新生儿走出了产房,婆婆几乎是第一个冲上前来,满怀喜悦地说:“我的大孙子终于出生了!”医生却告诉她是个小女孩,结果婆婆冷冰冰地,一句话都没说,直接转身离开了。
只留下了罗海一个人。罗海对于产后的流程一无所知,他像个医院里乱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带着一张阴沉的脸去探望周楠。
由于生了女孩,婆婆对周楠的态度变得非常不友好,而周楠的母家又无人前来照顾,出院后她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度过坐月子的日子。幸运的是,在建房时每一层都配备了独立的厨卫,而且周楠和人相处融洽,时常会有老师带着礼物来看望她。
婆婆为了在人前保持家庭的形象,时不时会表现得很好,会为周楠煮些面条或者炖个汤。但月子一过,婆婆就恢复了她的老态,完全不帮忙照看小孙女,而是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大孙女身上,每天等着周楠为一家人准备好饭菜。
小叔子高三后搬到了学校居住,大嫂看到周楠辛苦地带着孩子做家务,便决定把孩子送回她的母家。她对周楠说:“二妹,以后我们这一层和老三的那一层都不需要你打扫了,我和你大哥这段时间也不会回家吃晚饭了,你就不用为我们准备了。”周楠听了非常感激,她庆幸自己有个懂事的大嫂。
大哥大嫂不再在家吃饭,周楠也不必打扫二楼和四楼,这让她瞬间轻松了很多。而婆婆也不用带孩子了,她开始学着跳广场舞,常常是家里人都已入睡,她才会回家。这一段时间,成了周楠生活中最舒心的时光。
半年之后,大嫂在去上班的途中遭遇了一场不幸的车祸,只得返回家中休养。然而,婆婆还是全神贯注于她的广场舞,每天照看大嫂时都显得心不在焉。
周楠记着大嫂过去对她的种种恩惠,便主动提出要去照顾她,毕竟两人年龄相仿,生活也更加得心应手。
大嫂乐观而健谈,很快,两人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大嫂常常劝导周楠:“周楠,你要学会坚强些,不要总是这么温顺。人们会觉得你好欺负,容易受人摆布!”
“你有稳定的工作,经济独立,不需要依赖老二,不必总是顺从别人,特别是老太太,她总是挑软柿子捏!”
周楠无奈地叹息道:“大嫂,我没有你那样有父母的支持,姑姑不仅帮不上忙,反而时不时找我要钱,她能不添乱已经是万幸了。”
两人一时陷入了沉默。
不久,大嫂再次开口:“你最好跟你姑明确赡养的事情。没有娘家人的支持,不是你的错,但也不能成为你一味退让的理由!”
“人若过于软弱,就会被人欺负,不论是娘家还是婆家。如果你继续这样无法振作,你的女儿终将和你一样,生活得提心吊胆。”
大嫂的这番话,让周楠深感震撼。她也注意到了,女儿看人的眼神总是充满恐惧,完全没有大嫂女儿那般的自信与坚定。
剩余42%未读最低0.33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