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增长超300潜行中国30年,这个小众 [复制链接]

1#

天下网商吴羚玮

编辑徐艺婷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李闯,曾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写下了滑板在中国最初期的样子:年,一群自称“三脚猫滑板队”的滑手们总在北京公主坟广场上练习。这支全国最早的滑板社群,一些成员仍活跃在中国滑板文化中。

三脚猫滑板队图源中国滑板网站KickerClub创始人管牧

滑板的中国之旅已有30多年,但它始终在主流社会的边缘游走。

年代,滑板电影《危险之至》和美国滑板品牌PowellPeralta先后进入中国,激发了中国人对滑板世界的新鲜与好奇。此后数十年间,在多个商业品牌和滑板被奥运赛事“收编”的推动下,城市里有限的滑板场地与俱乐部、尚处于低端定位的国产滑板、职业滑手们为数不多的上升路径,依旧体现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尴尬处境。

年春夏之交,一个滑板分支在中国有了猛增的热度。被视作滑雪平替、冲浪代餐的陆地冲浪板(简称“陆冲板”),不光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获得超%的搜索涨幅,在天猫国际,进口滑板的销售额同比也有三位数增长。

和最近同样火热的飞盘、腰旗橄榄球、桨板等类似,陆冲也有强社交性、减少对抗的性质。它们和“极限”不大沾边,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或文化消费。疫情期间,当这些更潮流的生活方式出现在社交平台中,被推送到更多人面前,自然成了生活圈受限的完美选择之一。

陆冲火了。爆发速度之快,扩散面之大,比以往都更为显著。

滑板,不再极限

年北京冬奥会带火的冰雪运动尚有余温。

人们津津乐道于冬奥会上获得2金的谷爱凌喜欢玩滑板和冲浪。同样,拿下北京冬奥会男子单板滑雪U型场金牌的日本名将平野步梦,曾参加过东京奥运会的滑板比赛。

日本名将平野步梦的双板人生

陆冲板,这种滑板的变体,相比滑板板面更宽,前轮可以灵活转动。滑手们以髋为轴,靠拧动身体获得前进的动力,滑行动作有如冲浪。

不少日本雪场将陆冲板作为非雪季的滑雪训练,美国西海岸的冲浪者们,也早已陆冲融入日常。“板类运动不分家”,目前国内的陆冲板玩家,不少从滑雪圈或冲浪圈转道而来。

图源陈星州

美西海岸冲浪者们的日常,被复刻到海南万宁。这个新晋的中国嬉皮士乐园,亚文化爱好者白日冲浪滑板、夜里派对。他们在抖音、小红书晒出自己结实有力的大腿与臀部、热带阳光赠与的黑亮肤色,以及在海边结伴陆冲的视频。

图源annie6aby

无法出门滑雪冲浪,就近陆冲成了“代餐”。

不拘泥于地点,“陆冲人”们散布在各大城市公园广场、小区空地,甚至地下车库——在硅谷,车库是互联网公司传奇的诞生之地,在中国却是陆地冲浪的好选择之一。哪怕要吸点尾气,但这里遮风挡雨、地面平整,也隔开了夏季室外40度高温。

车库滑手

相比技巧性更强、门槛更高的滑板,陆冲是一条获得快乐的捷径。

小邓花了近半个月,才能在滑板上做出跳起的动作。跳上一级台阶,花了他2个月。而不少短视频博主宣称,只要稍有点平衡能力,尝试几次就能驾驭陆冲。当年做广播体操都没有这么认真的年轻人,现在颤巍巍站上板,半小时后就能滑得有模有样。

不再与“极限”绑定,低门槛和娱乐性兼得的陆冲,为滑板圈吸收了更多玩家。

成都滑手圈公认的“OG”(老炮)Ryan,玩了20年滑板,现在是一名滑板教练。过去几年,找他学滑板的大多是孩子,学的也多是经典的双翘滑板。但最近,他多了一批学陆冲的年轻女学员。

天猫国际提供的数据也显示,购买陆冲板的女性消费者占六成。小红书上,“滑板女孩”相关笔记数量超4万,“滑板男孩”仅有1.1万。

更容易受到鼓动的是一批叛逆“中年人”——他们对“可掌控的自由感”的渴望,比其他人要强烈得多。微微失重的离心力、空气摩擦过身体的感觉,多少能让自己暂时忘记“工具人”的身份。最关键的是,它不那么容易受伤。

“找回附近”

“滑板人”总是爱扎堆。找到同路人一块玩儿,是滑板圈的“国际惯例”。

年,小邓上初中,每周都花7块钱坐地铁到重庆大学城,和那些比自己大得多的大学生滑手们泡在一块儿。夏天,大学城滑板公园的铁制道具被烤得烫屁股,他一玩就是一天。

打小在北京生活的李闯,也会在初中时从西单出发,夹上滑板乘三站地铁,在王府井教堂广场消磨掉周末,最后搭地铁末班车回家。

北京王府井教堂,是滑板之地,也是婚纱拍摄和旅游观光所在。图源B站up主“我要变pro”

他熟悉这里的一切。记得哪级台阶有个小坑、哪块大理石地砖不太平整,也记得教堂里的工作人员、每个周末办的什么活动。如今他35岁了,依旧爱玩滑板。倒不是为了继续挑战高难度动作,只是想和一帮老朋友聚在一块,在教堂的台阶上坐着聊聊天。轮子碾过地砖之后的细微振动,都能立马唤回当年的记忆。

人类学家项飚曾经谈到“附近”的消失:

“我们对互联网大厂的一举一动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