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今天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插画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小编给大家盘点四位有才有影响力的女插画师,她们记录深爱的中国传统美意,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用自己的画笔传播中国文化。“海草舞”“剁手俑”“皮皮怪”……一组生动的陶俑表情包九宫格在微博上走红,让南京博物院馆藏的陶俑有了各自的“网红人设”,也让插画师“百里暮烟”受到更多网友的喜爱。“百里暮烟”本名叫王骢颖,是浙江台州的一名美术老师。骢颖从小就对上古传说很感兴趣,脑海中充斥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她希望把陶俑表情包的系列作品集结成册,也梦想有一天以文物为载体,打造属于中国的动画大电影。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百里暮烟”,你会发现一个眼神灵动的古风妹子头像,那是骢颖为自己画的Q版郭襄。年出生的骢颖是金庸迷,自儿时起,她就对图像特别偏爱。骢颖回忆说,小时候接触的图像不多,也没怎么学过国画,但是她对中国的传说很感兴趣,如《白蛇传》《山海经》等,都是抱着极大的热忱读完的。以表情包中很受欢迎的“海草舞”为例,骢颖分享了她的创作灵感和过程:“这幅‘海草舞’插画的原型是一尊隋唐时期的舒袖造型陶舞俑。以古代的题材为原型创作时,不论是服饰外表还是生活语境,古与今都相差太远。譬如古代的舞蹈,我们可以当传统艺术去尊敬甚至是‘供’起来,却不能当作大众接受的广场舞去跳。我看到那尊陶俑的时候,会遐想那个朝代风靡一时的舞蹈,同时也会反推到我们今天,比如抖音上非常热门的‘海草舞’,它们的动作甚至都有共通之处,于是就有了创作‘海草舞’陶俑表情包的想法。”骢颖认为,表达思想和传播文化是艺术创作者的本心。绘画于她而言,就像是文学家手中的笔,首先是情感的承载物,是为了表现创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画画最怕的是什么?有网友回答:画的烂呗还有的回答:最怕的是那些,画得好就算了,还这么年轻年轻就算了,还长得辣么美……说起微博上的林Caroline,很多人并不陌生,她用细腻的笔法描绘过古代气象勘测仪、二十四节气美食、传统神样、吉祥图案……作画不是为了求快求火,她只希望尽己之力做一位“传统美好事物的安静邮差”。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李晓林从小就对古典文化有一份敬畏和热爱,所以她总是对传统的东西特别偏爱,她觉得那些古人的智慧对她有着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她用了两年时间,30张绘画,别出心裁以美食形式,记录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她希望人们在看到画的时候可以很直接地了解到她想传达的主题——比如和一个节气相关的美食有哪些、怎么做出来的、该用什么容器来盛放等等。晓林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民俗其实是一个很深延展面很广的课题。创作时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背景调查上。中国地大物博,餐饮菜系,风土民情不同,导致饮食习俗差异化很大。这种作画手法类似于西洋的科学画,而不太像一个艺术作品。传统流传到现在的东西,是古人的智慧在经过时间洗礼后留下的最精华的东西,我觉得,传统文化还是一直在的,只是慢慢地在变淡。就像人们觉得年味在变淡一样。画这些都没有多么复杂的想法,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个记录。”生于广州,成长于香港,现工作及生活于纽约,从小喜欢画画,大学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插画专业。倪传婧(VictoNgai)的插画主要是以浓郁的中国风为主,几乎拿到了插画领域在美国可以拿到的所有大奖。她说风格只是一个人绘画的习惯,每个人天生就有自己的特色风格,每个人天生就是独一无二的。对倪传婧来说,画插画就像写一篇命题作文。将一个故事、甚至一篇小说,提炼凝结,冻成一个定格画面。带着东方味道的插画,是她生活成长的烙印。小时候剪西瓜皮头的趣事,被她画成了《碗盖头》。除了成长的记忆,画面里的老式热水瓶、电风扇,以及沙发上的珠珠挂饰,都是真实存在的。澄澈的风景,和谐的色调,古韵悠静的画风,细水长流的意境,风雅的东方气韵萦绕,一幅画就像一首诗。这些清新雅致的插画出自石家小鬼,一个喜欢画淡雅古风的插画师。之前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石家小鬼也不知道要画什么好,各种风格都尝试过,不过都感觉自己不是特别擅长,画起来也有些吃力,后来是看到一组风格及其简洁的照片,当时感到非常喜欢,就想着或许可以尝试画一下这种风格,然后就有了她现在的作品和画风。年7月的时候,负责林清玄45周年作品集《人生最美是清欢》的编辑老师找到石家小鬼,说要用她的作品作为作品集的内文插画。“这是我第一次跟出版社合作,而且作为还是著名散文家林清玄老师作品的内插,当时非常激动。将来我希望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我的作品,知道有一个小画手在坚持不懈的画着她喜欢的中国风,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画集。”来源:全国妇联网信中心综合部分文字:全国妇联网信中心记者叶珊编辑: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