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2小时是保证睡眠质量的关键,老年人经常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问题,睡眠质量下降,影响身体健康,加速人体的衰老,所以需要养成良好的睡前习惯,提高睡眠质量才更容易健康长寿。
老年人睡觉前需要养成7个好习惯
首先是“4不吃”:
1、不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包括含有能量较高的食物,如肉类、饼干类食物、油炸食品,甜食等等。然后是生硬的食物,比如苹果、坚果(花生、板栗、核桃等),粗粮(玉米棒子、番薯等)。
因为晚上人体对能力的需求比较低,睡前一般不需要进食,包括晚餐都不宜吃太饱。睡觉前2小时内,尽量不要吃含能量较高食品。
同时,像苹果、玉米棒子、坚果等,不仅含有较高的能量,而且比较生硬,进入胃部之后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消化任务,睡前进食,也是会影响睡眠质量的。
2、不喝酒
部分老年人有睡觉前喝酒的习惯,以为可以让自己更快速的入睡,实际上这样的入睡方式很容易导致早醒。
酒精刺激大脑,大脑供氧量不足导致疲劳现象,所以睡前喝酒确实比较容易入睡,但是也容易导致早醒,一般在午夜过后就会醒来,再也难以入睡。而且喝酒之后入睡现象,身体也得不到有效的修复,所以对身体健康是很不利的,还会加重肝肾的代谢负担。
3、不喝茶、咖啡、巧克力
一般来说,老年人饭后到睡觉前都不建议再喝茶,尤其是浓茶、咖啡、巧克力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刺激人体神经的物质,晚餐过后进食,容易导致入睡困难现象,即使是白天,建议也不要吃太多,茶水不好喝太浓为宜。
4、不吃辛辣食物
夜宵多为麻辣、刺激类食物,而这类食物也会刺激我们的身体,让身体保持兴奋,久久难以入睡。
所以即使有吃辣味习惯的老人,睡前2小时内也尽量避免,尤其是像辣条、麻辣鱼、烧烤等食物。
一般而言,晚餐我们建议老年人吃7分饱即可,以清淡为主。
晚餐过后到睡觉前(一般在9——10点入睡),除了喝水,或少量的牛奶,少量的果汁、豆浆等流质食物之外,尽量不要再吃其他的食物。
其次有“3不做”
1、不做剧烈的运动
一般在晚餐的30分钟之后,可以开始进行适当的活动,比如散步,腿脚好的可以跳广场舞,打太极、练习瑜伽等等。有助于胃肠的蠕动,排空胃部,有助于睡眠。
但是要避免剧烈的运动,一来是为了保护胃肠,同时也是避免身体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影响睡眠。
2、不要看刺激的视频或玩刺激的游戏
尤其电视剧、悬疑的电影等等,容易让人沉浸在剧情当中,也会影响睡眠。包括玩一些游戏或刷小视频,有时候会发现像小孩子一样,难以控制,错过了最佳的睡眠时间,就容易出现失眠现象。
一般建议在睡前1小时手机关机,电视也要少看,可以听些轻音乐,配合练习瑜伽,或者是按摩、梳头等培养睡意。
3、不要生气
睡前2小时内要注意保持心态平和,不要动怒。
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或低落),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因此睡觉前尽量不要与人发生口角。也不要有过重的心事,可以与老伴或子女聊天,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更有助于睡眠。
老年人白天需要适当地进行些体育锻炼,或者是体力劳动,午睡时间一般不超过45分钟,对晚上的睡眠都是有帮助的。
而睡前可以通过泡脚,按摩等方式,让自己身体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包括干净整洁的床上用品,合理灯光配置等,让自己快速的进入睡眠状态。
一般来说,老年人晚上睡眠时间建议不少于7个小时,不超过10个小时就是非常好的,拥有高质量的睡眠的老人,一般身体都非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