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683025.html市四中七年级期中测试语文作文题
那首动人的歌
●指导老师市四中胡腾华
真题回放
进入初中已经有半个学期了,耳闻目睹或者切身经历的那个人、那件事、那个场景……那些动人的过往很多很多,请以“那首动人的歌”为题目,选择其中之一,用你的笔叙述描写,并写出感受或思考。
要求:1.不少于字,书写工整;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人名;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命题者的意图非常明显。首先限定了时间范围“初中已经有半个学期”,是想让同学们选材指向于当下,指向于对刚入初中的体验与感受;其次规定了方向,是“耳闻目睹或者切身经历”,杜绝了幻想和无厘头的虚构材料,意在突出真人真事真情;最后直接指出写“那个人、那件事、那个场景……”,当然,人、事、场景三者都具备,才能真实再现生活中的情境,人事需要叙述,场景需要描写。所以引题已经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导向上有了规定,学生在写作时如果不看引题,势必造成审题偏差,导致失分。
再次集中分析题目“那首动人的歌”。核心词是“歌”,粗心的同学或者浅层次的同学会自然认为写现实中唱的歌,然后写一首具体的歌带给自己的感受等。其实“歌”有比喻义、引申义,可以指生活中发出的某种声音或者从中引发的联想。比如父母的唠叨、朋友的劝慰、劳动者的吆喝、风筝逆风发出的声响、一个人挑战困难激发的斗志等,其实都是“歌”。
题目中还有一个关键词语是“动人”。什么是“动人”?就是能打动人心,感动心灵,是触及心灵的正能量。其实这个词也规定了材料的性质,就是抒写正能量的情感。
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触动自己的身边的人和事来写,写出美好的情感。如果再深一层,可以跳出家庭亲人老师同学的狭小圈子,放眼身边的街道、乡村、小区和田野,一定会有新的感触和发现。
1
那首动人的歌
●市四中七(7)班赵允壹
往来的人和车熙熙攘攘,我看着渐渐下沉的落日,叹一口气。
每次去奶奶家,我都烦躁不已。自从一年前,我们不和奶奶一起生活后,每个星期都得回去吃一顿饭,路上来回就得一个小时,回家还得整理带回来的一大堆食品、日用品,费时又费力。
“来啦,来啦!”还未进家门,奶奶就迈着小碎步出来迎接我们。
“初中辛不辛苦啊?最近降温了,要注意保暖。快走,你爷爷给你烧了好吃的……”奶奶一边携着我快步地走着,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我十分敷衍:“嗯。嗯。”
虽然我不喜欢来奶奶家,但爷爷烧的菜我是很喜欢的,正当我狼吞虎咽时,奶奶小心地问我:“晚上要不要住这儿?”我打了个激灵,一抬头,见那期待的眼神直向我射来,一个“不”字随红烧肉吞进了肚子。“可以是可以,但我们的被子、枕头都收了,太麻烦了。”我小心地说着,措辞委婉,生怕奶奶的眼神黯淡下来。其实我最怕的不是奶奶过分的关爱,只怕我拒绝后奶奶无奈的身影和失望的眼神,怕她心灰意冷地说“好吧,好吧”。“不麻烦不麻烦,你们的被子我都铺好了,还特地晒过了。”奶奶这招可真高,我一口饭呛在了喉咙:“好,好吧。”
晚上,我躺在床上,窗外,奶奶养的白菊花傲然绽放,月光衬着一片银白,就像奶奶的一头银发。突然想起,在我小的时候,奶奶还是一头乌发,编成一股麻花辫又长又粗,在身后荡啊荡,好看极了。短短八年,奶奶的青丝变成了银发,苍苍老矣。
我忽然明白了奶奶为什么如此想念我们,望眼欲穿地盼我们回家,极力地挽留我们。她已经习惯了为我们操劳,当她的朋友们在外面跳广场舞时,她在为我们洗衣服;朋友们在做美容时,奶奶在家打扫卫生;朋友们出去聚餐时,奶奶在为全家研究营养食谱。她一直在默默地为这个家为我们演奏着一首动人的歌。
奶奶,您的歌,我听到了。
#点评:
作者有细腻的观察能力,能从日常小事中体察到奶奶内心的情绪和波澜;作者也有同情心,面对奶奶的留宿,虽内心不情愿却不愿看见奶奶“无奈的身影和失望的眼神”;作者能在行文中自然加入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如窗外的白菊和月光,这看似无意的一笔却为文章增加了不少色彩。另外,文中的“歌”不是对歌曲表面的述说,而是引申到奶奶的行动和爱,使文章的深意彰显。
2
那首动人的歌
●市四中七(8)班罗若瑜
阳光打在客厅的那一幅画上,《撑阳伞的女人》这首动人的歌,让回忆激荡思绪……
母亲的朋友送来了一幅油画,我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明快的色调,柔美的线条。我仔细看了看,一个纤弱的女子,撑着一把阳伞,裙子在微风中翻动,一缕缕阳光射在薄薄的阳伞上,柔柔的阳光映在女人白净动人的脸庞上,纤细的腿交错着,在街头漫步。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阳光的世界,情不自禁地在原地转起了圈,又把画紧紧抱在胸前。一回到家,我便让母亲把画挂在墙壁上。我左右端详这幅画,愈加欢喜,我心里响起一个声音:如果自己也有一手画油画的好手艺,岂不美哉?
我来到母亲面前,好不容易才开了口:“妈,我……我想学……油画。”母亲抬起头,微微皱了皱眉。
“油画的颜料味太难闻了,就你,受不了。”母亲的眼睛从书中脱离,抬起头来看着我,给了我一个否定的答复。我又看了看墙上的油画,心仿佛被那阳光勾去了:“我,我不觉得呀,小升初暑期那么好的机会,为何不同意呢?”
母亲起了身,望着远山,沉思良久,勉强点了头:“行吧!今天晚上带你去看看。”
在我的央求下,暑期那两个月被油画填满,我乐在其中。一开始的线条如雨打的荷叶,左右歪斜。
窗前的榆树*了又绿,我的画也愈加动人。
上个星期六,我终于临摹完那幅《撑阳伞的女人》,老师见我如此兴奋,在我耳边轻声告诉我:“你妈妈为了让你学油画,自己过敏了呢!”我一听,脑袋一蒙,母亲一开始的犹豫不决竟是因为这。我的心颤了一下,望着《撑阳伞的女人》,不禁潸然泪下。
母亲来了。
她戴着口罩,我仔细看了看,才发现她的脸上有一些红点,两颊微微发红。
五彩缤纷的颜料开启我的绘画之旅,我坐在母亲的自行车后面,静静地感受着柔柔的风和暖暖的阳光,母亲简简单单的答应和秋日的暖阳,永远是我心灵中那首最动人的歌。
#点评:
最好的文章总是要让读者出乎意料,产生新奇和读后的回味。这篇文章做到了。作者一开始就指出油画《撑阳伞的女人》是一首动人的歌。作者深谙读者心理,先写暑假学油画的波折,设下伏笔“油画的颜料味太难闻了,就你,受不了”,在不经意间引到对母亲的叙事,从而灵活过渡到对母爱的体会。最后以“母亲简简单单的答应和秋日的暖阳,永远是我心灵中那首最动人的歌”总结全文,成功提升了文章主题,又让读者体验了一把阅读的乐趣。
3
那首动人的歌
●市四中七(7)班刘家麟
磨剪子嘞,磨菜刀嘞……
住在外婆家的每个早晨,略微粗犷的歌声犹如闹钟一般把我吵醒。难听!这两个字马上就要冲出嘴边,还是被我咽下去了。
走出房门,只见磨刀师傅站在院子里准备磨刀。他将磨刀石置于板凳一侧,跨坐在对面,双手紧握着菜刀,身体随着动作前倾。刀与石之间产生激烈的摩擦。“嚓——嚓——”一阵刺耳的声音传来,我感觉寒毛倒立,仿佛置身雷电交加的晚上。我急忙捂住耳朵,一脸埋怨地盯着菜刀。正要抱怨,外公瞪了我一眼,示意我别出声。我当作没看见,说:“都这年头了,刀旧了买把新的就好了,何必这么麻烦。”磨刀师傅的身形顿了一下,头埋得更低了,继续磨刀。
四面蝉鸣,听不见鸟叫,阳光烘烤着大地,没有一点风儿的踪迹。磨刀师傅的衬衫早已湿透,汗水不住地滴落在那裂缝横生的板凳上,也落在刀面上。汗水积在他脸上的沟渠中,一抬手,一抹,他一刻也不停下身子的前倾,磨刀石也不停下“嚓——嚓——”的歌声。
阳光越来越猛烈了。他终于停下动作,长长呼一口气,随手擦去汗珠,将刀平放在手心,上看看,下瞧瞧,犹如手中是什么宝物一般。见大功告成,他微笑着把刀递给外公,背起背包往下一家走去。
又是早晨,熟悉的声音响起,我烦闷极了,冲出去准备和他理论一番。突然发现他眼中藏不住的疲惫与红血丝,我愣住了,没说出伤人的话。
后来与母亲谈起,才知道,他从小就和师傅学艺,磨刀的生意在以前很是景气,现在已经没落了。这条街上,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坚持着这传统手艺。听到母亲的叹气,我心中生起了不小的波澜,我之前说的那句话,是不是伤到他了?
再见到他,我问:“你为什么要坚持呢?这份工作赚不了钱的。”他回头看着我,苦笑着说:“没办法,总有人要坚持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磨剪子嘞,磨菜刀嘞……这歌声在街上回荡。
#点评:
作者审题能力强,一下子能跳出歌曲的字面意思,叙述一个磨刀师傅的言行举止,把他的吆喝声当成了生活的歌谣来描写,真可谓棋高一着。除了选材新鲜,文章的细节描写也值得称道。如“磨刀师傅的身形顿了一下,头埋得更低了,继续磨刀”,这样的句子将师傅内心的状态通过神态的变化巧妙展现,句短意长。文中这样的细节随处可见,足以看出作者深厚的描写功夫。更可贵的是,作者有意将文章的主题从磨刀的技术活上升到传统手艺,师傅坚守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的信念让读者肃然起敬。
编辑
更多精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