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紧密结合新时代市民群众文化需求和生活场景,以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广场舞和合唱为抓手,打造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升服务供给标准化、品质化、特色化水平。
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开展广场舞培训
打造全流程体系有序推动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
《建议》中提到,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石景山区坚持从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出发,构建了群众广场舞“理论研究-普及培训-活动展示-文艺创作-设备研发”全流程的示范推广体系。联合中央文干院、市文旅局在石景山区*庄职业高中挂牌建立全国广场舞培训基地,面向全国开展广场舞骨干实践培训余人。参与编撰发布《中国广场舞发展报告(蓝皮书)》,首次从学术层面系统梳理广场舞发展理论和实践案例。成立“中国广场舞考级教材编委会”,举办中国广场舞考级教材研讨会,着手开展广场舞教材编制。同时,开展“全民广场舞文化艺术节”、京津冀广场舞文化艺术周、“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中国广场舞文化发展论坛等活动,直接参与26万人次,年线上观看量近万人次,形成“舞聚石景山”活动品牌。创编的广场舞《梨花情》入选文旅部全国优秀广场舞教学片、《新幸福拍手歌》《粉墨情缘》入选北京市广场舞推广示范教材,有序推动广场舞活动健康发展。
“舞聚石景山”品牌活动
北京市石景山区联合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建立全国广场舞培训基地
同时,为彻底解决广场舞“扰民”的弊端,石景山区成立广场舞音响研究技术实验室,成功研发户外不扰民防噪音响和办公室便携系列轻声音响,采用声纳、定向技术,使声音角度可从35度至度、声波长短从1米至米自由变换,是解决中心城市人口密集社区广场舞噪音的“利器”,已在鲁谷街道文化广场落地试点。
构建标准化体系助推合唱展演活动创新发展
石景山区联合中国合唱协会、匈牙利文化中心、中国歌舞剧院等社会单位多层面参与合唱普及标准化建设。与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创编首套《中国社区合唱标准化培训辅导教材》及测评标准,填补我国缺乏公共文化服务社区合唱专业教材及标准的空白。与中国合唱协会联合举办首届“中国社区合唱节”暨全国社区合唱标准化培训试点启动仪式,在石景山区全部九个街道选拔九个试点团队并为其建立规范的艺术档案,追踪其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反馈。面向中青年群体招募组建West-singers合唱团,聘请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资深教师授课,将高质量公益免费服务送到市民身边。
全国社区合唱标准化培训试点启动仪式
“WestSingers”中青年合唱团招募现场
同时,探索“以演带训”的培训模式,将社区合唱标准化培训与展演展示相结合,提高学员参训的主动性、长期性。创办首个全国社区合唱展演活动品牌,举办全国社区合唱赛事评比、发展论坛、名家大课堂、交流音乐会等活动,并结合全国首个大型群众歌会品牌《流淌心底的歌》组织学员开展巡演。此外,搭建首个社区合唱数字化服务平台矩阵,实现线上授课测评、签到考核、交流分享、活动报名、认证查询等服务,以科技赋能合唱培训活动创新发展。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男高声部长刘戟勇为群众授课
坚定不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石景山区始终坚持围绕《建议》中提到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耕高质量内容供给,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群众生活“家常菜”。
责编:杜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