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我们平常在KTV唱歌,还是在家里看综艺节目,甚至是在跳广场舞的时候,我们其实很容易发现,有的人音准不好,有的人唱歌跑调,但是还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要么唱得快,要么唱得慢,也就是“拖拍”和“抢拍”,这样的朋友我们会说他们节奏感不好。
那么节奏感是什么?跟拍子又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音乐节奏是什么?
如果中文的“一板一眼”适合用来形容拍子,那么,“轻重缓急”则适合形容节奏。
节奏实际是声音所呈现的不同的强弱和长短的现象。在音乐当中,我们真正听到的是节奏,而非节拍。但是,节奏却是从节拍而来,是节拍的复杂演化。
节奏在音乐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定位,像纯音乐的创作,节奏一般在旋律中是为了塑造音乐形象,而在伴奏中是为了营造音乐气氛与意境。
如果是为歌词而创作旋律,那么旋律的节奏还要与歌词中的语法节奏相符,例如把要强调的字眼落在重拍或者放慢节奏(最直观的例子可参考中国国歌,大家可以试一下不唱,只按着节奏念一遍歌词)。正因为有了好的节奏,才能让一首音乐真正生动起来。
而一个人有节奏感,实际上是指这个人能快速并且准确地捕捉到节奏的动态变化规律。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思考题:假设一首曲子它的节拍是4/4拍,速度频率是一分钟下。那么,这时候每种音符的时间分别为:全音符2秒一个,二分音符1秒一个,四分音符0.5秒一个,八分音符0.25秒一个,十六分音符0.秒一个……
由此可以看出从八分音符开始,头脑的反应时间已经相当少,需要极快的反应速度。并且,节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拍节奏都有可能不一样,需要大脑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它们作出清晰的辨析。
所以归根结底,节奏感好的人,实际头脑运算能力好,反应快。不过它和音准不一样,节奏反应力其实只是一种心算能力,和“九九乘法表”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正所谓熟能生巧,多练习,熟悉每一种节奏形态,人人都可以成为节奏大师。
为什么总有人“慢半拍”
人们在听音乐时,听到的往往是节奏,而不是节拍。节拍是一种隐伏的频率,需要通过足够的体验和训练才能从复杂的节奏中分辨出节拍。
但凡对音乐已经有一定感悟能力的人,都能理解“拍子是音乐的脉搏”这句话。那我们想想看,我们人的脉搏,是不是也要用对应的手段,才能察觉得到?所以一个人找不到拍子,首先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的大脑不能熟练快速地从音乐的节奏中找出节拍。
当然了,也不排除,他天生就是反应慢。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