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史东旭凤凰WEEKLY
快失传的道情皮影戏,找到一个“24小时舞台”黄土高原上,一位老人被挂在树干上的皮影和乐器围绕着。他脖子后面的衣服里插着一枚猪八戒皮影,手里拉有些年头的四弦,边拉边唱着道情唱段《猪八戒》。
这样一条不到一分钟的视频,在快手上有超过百万的播放量。视频中的老者是52岁的道情皮影戏艺人魏宗富。
“双手挥动百万兵,一口唱尽千古事。”魏宗富在戏台后面,靠着一双手和一张嘴,各种故事传说就被他用皮影和乐器传唱下来。透过手机屏幕,也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年被入选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魏宗富表演的道情皮影,是皮影戏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河南一带。
然而,从事道情皮影戏这种古老民间艺术的人却越来越少,如今在甘肃环县还在从业的老艺人只有50人左右。当下这门艺术,只在景区景点或是偶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上,才偶尔亮相。
“皮影戏正在成为一种濒临死亡的艺术。”
唱了大半辈子皮影戏的魏宗富很矛盾,他既希望道情皮影戏能传承下去,又担心后生们学一门连自己都养不活的“无用”手艺。所以,魏氏道情皮影戏在魏宗富的孩子这一代就失传了。家住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镇丁杨渠子村的魏宗富,是魏氏道情皮影戏的第四代传人,他的太爷爷魏国诚师承道情皮影戏创始人解长春,其创立的“兴盛班”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从14岁起,魏宗富开始和爷爷学习道情皮影戏。16岁时,魏宗富就成了“兴盛班”的少班主,和爷爷各带一支戏班到处演戏。这一演就是30年,魏宗富经历了皮影戏的兴盛,也看着它逐渐走向衰落。
后来他们唯一可以表演的场合就是村子里的庙会,然而庙会场次少,收入也少了。平时,魏宗富就和妻子一起去田地里干农活。
半辈子的技艺,他不想就这么扔下,甚至年纪越大,他就越为道情皮影戏的传承感到担忧。几年前,陆续有4位喜欢道情皮影戏的人拜了魏宗富为师。4人中,年纪最大的和魏宗富相差无几,年纪最小的也已经30多岁。有了徒弟,魏宗富很是高兴,凡是有演出的机会,就带上徒弟,但好景不长,看着师傅每次表演微薄的收入,徒弟们后来纷纷都走了。
魏宗富也能理解,喜欢归喜欢,可学一门毫无“钱景”的技艺,还不如出去打工赚得多。此后,魏宗富再也没收过徒弟。
年,魏宗富接到一次去上海的表演机会,没有帮手,他开始教妻子唱道情。没想到,一段时间后,魏宗富把妻子教出徒了。魏宗富知道,这是妻子对他的一种支持。
有一段时间,魏宗富的演出很少,时常闷闷不乐。女儿看出父亲的烦恼,提议要不在网上表演吧。年年初,在女儿的帮助下,魏宗富夫妻俩开了个快手号,并开始尝试用直播的方式表演道情皮影戏。
让魏宗富没想到的是,皮影戏通过网络传播,竟有这么多人喜欢看。有时观看人数多的时候,能达到两千多人在线围观,这和以前庙会上最热闹的观众人数相比,也多出好几倍来。
这下,魏宗富像是找到了一个“24小时舞台”,只要在村子里手机信号稳定,他和妻子每天至少直播一次。多数情况下都是每天下午直播表演一个小时清唱道情,晚上天黑后,再表演两个小时道情皮影戏。虽然直播很辛苦,对智能手机有时也操作不顺溜,但看着评论区和弹幕中鼓励和支持他们的老铁,魏宗富心理很是满足。在快手上直播的第一年,魏宗富的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每年的演出邀约接近场。更为重要的是,魏宗富和妻子这对“组合”还收获了十万多老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