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能控,大病不来,
50岁后给健康把好关!
在中国,人们把50岁称作“知天命”,是说在这个年龄段,能够知晓寿命。临床生理学健康角度也将人体50-55岁誉为疾病诱发的高峰阶段,患有炎症感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代谢疾病、癌症的风险不断增高。为什么会这样呢?50以后如何做好健康管理呢?
1.改善消化排泄,身体顺畅很重要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肠胃消化功能也在逐步的下降,老年人会经常的发生消化不良的问题,作为儿女需要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那老年人消化不良需要在五方面改善:吃饭先进食主食,饭后禁吃水果或茶,早晚用唾液漱口,常听好点的音乐及散步运动时轻柔地揉肚子。
通常老年人的身体机制本身就偏弱,尤其是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居多。身体消化不良就会让身体影响吸收收到影响造成更严重的健康损害。
2.“三高”多发,好好控制很重要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建议平时要注意加强自我调理。
首先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类食物。补充膳食维生素和纤维。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过甜食物。
其次,要做好情绪调节。平时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焦虑或者激动,以免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出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等。
另外,要按照医嘱规定使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药物。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动态监测身体健康状况。
防肌肉流失,运动真的不能少
中医养生专家佟彤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年龄一过四十岁,大多会感到体力明显不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肌肉开始减少,中老年肌肉流失可以通过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或者物理治疗等方式来补救。如果是因为运动神经元病引起的肌肉萎缩、肌肉无力,以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为主。
此外,要加强运动,老人锻炼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将焦点集中在运动量和运动次数上,最好先从最小运动量做起,并注意把握运动时间和次数,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强度。老人运动的方式有很多,散步,打太极拳或者跳广场舞等都不错。
4.做好体检,及早发现癌症病变
做好体检,及时了解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体检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降低治疗成本,提高疾病生存率的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主要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和结构将发生退行性变化,许多特定疾病的危害和死亡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于身体器官功能迅速下降的中老年人,定期体检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比如:50岁后应该做个肠道体检时,注意肠息肉、慢性溃疡等病变,防止这些小的病变发展成肿瘤。
5.人老心先老,一定有个好心态
俗话道:“心宽一寸,受益三分。”好的心态能够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调整,人老心先老,如果一开始就给自己预设了年轻这堵墙,那身体的衰老只会加速。
长期的医学观察发现,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常常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保持年轻化的社交(多交年轻的朋友),保持向外的开阔心态,就能让身体的衰老跟着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