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正式出炉
0-14岁的未成年人约有17.95%,15-59岁约为63.%,60岁以上的群体约为18.7%,与去年的数据相比,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而15-59岁的群体,人口比例反而下降了,约6.79个百分点。
全人口普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通过上述的数据库看出,中国现在已经属于人口老年化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速度更快,目前我国的人口大约是14.11亿人,和去年相比,增加了万人,还算是比较正常。
特点一:男性人数超出女性,男性人口约51.24%,女性月48.76%,男性大约超出女性0.亿人,和去年相比,略有降低。
特点二:文盲人口变低,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15岁以上的群体,教育年限提升到了9.91年,大学文化水平的人2.18亿人,文盲率只有2.67%,和去年相比下降了1.41%。
特点三: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快,占据世界第一,据研究发现最早出现老龄化的国家是法国,它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大约年的时间,从年轻型过渡到了老龄化国家,而中国只有了30年的时间。
特点三: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第六次人口普查,出生率为10.48‰,发展到如今,出生率迅速下降,老年人口迅速上升,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的寿命也在不断上升,所以说中国人口老年化程度会不断加深。
以上是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几大特征,从中可以看出人口不断老年化,那么产生的结果就是“老年病”不断突出,必须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老年人的“通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骨质疏松、脾胃差等,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病”日益突出,该如何应对?
创造出更有利于老年人活动的生存环境
中国人的退休年龄在55-60岁,大部分退休的老年人无事都喜欢打麻将,人长期的久坐,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50岁之后的中老年人,久坐不动必然会影响身体健康,可以多建立可以让老年人运动的活动场所,在很多的大城市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他们可以在这里跑步、打高尔夫球、跳广场舞等,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得骨质疏松的风险,预防“三高”。
年轻人要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老人该如何照顾,一般都是由子女自行决定,而老年人却失去了主动权,一直处在这样的被动局面下,容易患有老年痴呆,所以年轻人对老年人的生活别有太多的干预,可以按照他们的想法来生活,不同的年龄段对身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多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可以拓展思维,使大脑更敏捷。
从主观上改变60岁就是老年人的心理
年龄并不是衡量衰老的唯一标准,现代社会医疗在不断发展,人们的保养意识越来越强烈,,有的人到了60岁依然生龙活虎,所以老年人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60岁并不意味着,就真的是一名老人了,而正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改变这一传统观念,好的心态和情绪,有助于脾胃、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