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疫情还未结束,他们却对中医只字不提
TUhjnbcbe - 2025/6/23 3:32:00

新冠肺炎的国内确诊人数已经下降到十位数了,关于疫情的“纪录片”也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

民间·抗“疫”公益纪录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

民间·抗“疫”公益纪录片《七十七》

这些来自民间的公益纪录片,记录着年的武汉,在春节这个本应是温馨幸福的团聚时刻,他们却面临着新冠肺炎带来的未知、隔离与恐慌;那里有恐惧、失落与无助,也又有着乐观、幽默与温情。

在普通人的纪录片里,没有中医的身影,确实无可厚非,因为这正是中医处境的真实写照——西医杀人无罪,中医治病无功。

3月30日,中国新闻社推出系列全景纪录片《中国战疫录》,

第四集是专讲医生战疫的,名为“医者大爱”。

这9分多钟的官方纪录片里,是广大医务人员的战疫经历,他们曾勇往直前,也曾恐慌、崩溃。

诚然,这次战疫中,不管中医师还是西医师,能救人的,都是英雄。

普通人不知道中医,尚可理解,但是,连官方的纪录片也完全忽略中医,连“中医”这两个字都找不到,更何况想要找到中医参与疫情治疗的相关镜头。

为此,心中难免愤懑——中医在这场战疫,难道不配拥有名字吗?

为何愤慨呢?下面,一起来解读一下这个官方“全景”纪录片。

纪录片中虽然没明说,中医和西医在战疫中哪个发挥的作用大,但特写镜头、标注的明显职务,都是西医生,选用的视频画面和文字旁白,都是CT、血液注射、气管插管等西医治疗的场面。

首先,按出场顺序和纪录片中标注的头衔,罗列一下当中出现特写镜头的人:

1、医院感染科护士,喻银燕

2、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

3、医院东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主任,周晓阳

4、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5、“又一高龄院士”,李兰娟(视频中未正式标注其头衔)

6、四川援助湖北医疗队,赵英明(经查,医院护士)

7、医院重症科护士,黄颖

8、火神山重症监护室护士长,陈静(经查,为解放军海军军医)

9、辽宁援助湖北医疗队,黄建宁(经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10、武医院产科主任,代淑兰(为确诊的孕妇接生)

11、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李兰娟

虽然没有标注谁是中医,谁是西医,但单单看头衔,再结合镜头中出现的各种医疗器械,给人的感觉就是,全部都是西医的功劳。

尽管是白描的手法,但寓意很明显。

更重要的是,在武汉疫情十分危急、治疗上束手无策且没有特效药时,张伯礼院士第一时间带领中医国家队奔赴武汉,成立中医治疗专区,广泛深入地推广普及中医治疗方案,并连续作战,快速高效地为新冠肺炎疫情谋得出路,让患者成批成批地治愈出院。

而这些战疫场景,却一丁点都没有得到展现。

众所周知,武汉是全国战疫的主战场,是任务最重、风险最高的战疫前线。

但极其费解的是,给出了“人传人”传播论断、首先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在视频中描述颇多。

而反观张伯礼院士,从1月27日抵达武汉,两个月来一直战斗在抗疫的第一线,却只有少数不露脸的镜头。

张伯礼

在纪录片中,张伯礼的画面是,穿着厚重防护服,挥起手势做总结讲话,没有露出一丁点脸的特写镜头。塑造的是一个没有年龄标签、没有医生的职业标签,是一个因为劳累过度引发胆囊疾病的中央指导组领导的形象。

9分多钟的内容,既然是全景纪录片,为何只字未提中医?

为何没有一帧服用中药和中医治疗的画面?

医院众人跳广场舞锻炼的画面,却不能有众人练中医八段锦锻炼的画面?

全景纪录片第四集:医院众人跳广场舞锻炼

如果对这次中医战疫功绩没有详细了解的人,单看这个纪录片,一定会认为,这次战疫全都是靠西医,根本没有中医什么事。

再退一步说,就算中医没起到大作用,中医们至少全程参与了这场战疫,纪录片为何对中医只字不提?怎么中医治疗的画面连一帧都没有呢?

这太不正常了。

3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昱司长介绍了中医药参与抗击疫情的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近人来自中医药系统,全国有97个中医医院参与了救治工作。

李昱还在会上提及《光明日报》3月13日刊登的一组数据: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武昌区,1月28日,疑似病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比例高达90%以上。2月2日,实行了隔离点集中式中医药干预。2月6日,确诊率下降到30%左右,3月5日,确诊率只有3%。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医药早期干预的效果是极其明显。

疫情爆发早期,中医药在武汉基本是被无视、边缘化,造成了极其惨痛的后果。

3月11日,武汉地区16家医院全部休舱后,张伯礼院士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曝光了一些临床数据。

江夏医院(武汉唯一由中医接管的医院)收治的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上以宣肺败毒汤和清肺排毒汤为主,配合颗粒剂随症加减,有的辅以太极、八段锦和穴位贴敷等,截至当前,没有一例患者转为重症,没有一例患者出舱后复阳。

而硚口医院收治的例患者,几乎未予以中药治疗,当中有32例患者转成重症。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医的重症转化率基本为0,西医的重症转化率近10%。

中医药在这次战疫中的独特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疫情初期,各“主流媒体”的报道,却常常偷换概念、遮遮掩掩,直到中医治愈人数成批成批地增长,媒体才不得不承认、不得不报道。

媒体对中医的态度,也形象地勾勒出了中医药在当下中国所处的尴尬境地。

其实,国家级媒体早在3月初就推出过中医战疫的纪录片,但鲜为人知。

中国中医药报:《中华医药抗击疫情》

17年前,抗击非典时,中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战疫结束后,“主流媒体”却几乎都在宣传西医。

如果不是武汉这场疫情,有多少人还能想起17年前的往事呢?

3月3日,人民日报记者在武汉专题采访张伯礼院士时,张院士说了这样一段话: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疫情过后也别遗忘了中医药,还是要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这段话透露着失望和无奈,意味深长。

为此,师承中心特制了一段的纪录片——《疫情之后,别忘了中医!》,反思中医在疫情当中所遭受的待遇。

经过此战,愿,所有受惠于中医的人们,都能行动起来,为中医正名,为宣传和推广中医出一份力,切勿再重蹈覆辙,让中医人操心又寒心。

这一次,我们不仅要赢得这场民族大义,我们还要打赢这场网络论战。

他们曾经的付出,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

向所有英勇战疫的中医人,致敬!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作者:太渊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还未结束,他们却对中医只字不提